在2025年的夏日,詹姆斯自2003年踏入职业联赛以来,首次感受到了手中主动权的缺失。
若勒布朗自认是篮球界的NO.1,那么他或许能将其视为NO.1的魔咒。毕竟,那位被广泛认可的篮球NO.1迈克尔-乔丹,在其职业生涯的尾声阶段,也曾经历过一段令人无奈的时光。
1999年,乔丹宣布了他的第二次退役。他的离去引起了轰动,然而,如同2007年雷军从金山公司离职后所经历的那样,虽然财富自由,无需再为工作奔波,他却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那么,接下来他该做些什么呢?
依据乔丹最初的安排,芝加哥公牛队的老板莱因斯多夫本打算出售部分股权予他,并邀请他加入球队的管理团队。这样的待遇与魔术师相似,即便魔术师因艾滋病病毒离开了NBA,他也曾在湖人队老板巴斯的帮助下购得4.5%的球队股份。
但莱因斯多夫拒绝了。
迈克尔·乔丹只能将目光投向其他球队,他首先尝试收购夏洛特黄蜂队(现更名为新奥尔良鹈鹕队),当时的NBA总裁大卫-斯特恩甚至公开发声支持,表示“我们热烈欢迎迈克尔以不同身份重返NBA”。黄蜂队的老板乔治-辛恩将球队估值定为1.6亿美金,却只愿意将50%的股权出售给乔丹,并且拒绝赋予乔丹在商业运营上的掌控权。双方就此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拉锯战,最终乔丹宣布放弃收购计划。不久之后,温哥华灰熊队与乔丹取得了联系,然而双方仅进行了一次交流便分道扬镳,灰熊队亦未愿意赋予乔丹管理权限。
此时,一支看似与乔丹毫无瓜葛的球队映入眼帘,那就是华盛顿奇才队。
1998年,NBA因劳资协议未能达成一致而陷入停摆,球员与老板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乔丹作为球员阵营中的坚定分子,而奇才队的老板亚伯-波林则代表了资方的强硬立场。双方关系紧张,矛盾升级。乔丹在发言时毫不留情面地表示:“若你无法赚取利润,那就将球队出售。”
波林很愤怒,“你算什么东西,敢叫我卖球队?”
谎言不足以造成伤害,真正的真相却如同利刃,波林此刻正面临是否出售球队的抉择。他在华盛顿执掌两支队伍,分别是冰球联盟的华盛顿首都人队和奇才队。1995年,波林借助贷款,投资了1.8亿美元建造了新的球馆,即今日的第一资本竞技馆,其核心目的在于扩大他在华盛顿地区的影响力。
花钱的感觉确实很愉快,而赚钱的过程则显得颇为艰辛。特别是对于奇才队来说,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沦落为一支毫无竞争力的队伍。从1988-89赛季到1997-98赛季,他们仅有一次进入季后赛的机会,而且还是在首轮就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在1998-1999赛季,奇才队平均每场比赛的观众数量为16099人,这一数字在联盟中排名第21;而到了1999-2000赛季,这一数字进一步下滑至14982人,正是在这个赛季,奇才队遭受了高达4000万美元的亏损。
波林陷入了绝境,他的年龄已近八十,想要扭转亏损的局面显得力不从心。在1999年,波林将首都人队出售给了泰德-莱昂西斯,并且还将奇才队的44%股份一并转让,成交额高达2亿美元。双方达成了共识,若波林决定出售奇才队,莱昂西斯将享有优先购买权。
莱昂西斯如今是奇才队的掌门人,行事十分低调,1999年时他几乎无人问津。实际上,他与库班的致富之道如出一辙,且两者在时间上相去不远,均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借助互联网赚取了巨额财富,彼时他们的资产均接近十亿美金。库班收购了小牛队,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举动,再加上他在电视上举办的达人秀节目,使得他声名鹊起,而莱昂西斯则默默无闻地赚得盆满钵满,成功成为首都人队的老板,在冰球联盟的会议上,他始终保持着沉默。
莱昂西斯与库班有共同之处,他们同样对篮球情有独钟,购买首都人队是为了日后能够掌握奇才的全部股份。然而,他并不擅长像库班那样干预球队事务,原因之一是波林人虽然年纪已大,但心态依然年轻,对奇才的控制力极强;另一个原因则是莱昂西斯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素养,在篮球界发言无人理会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因此他渴望拥有一个能够提升自己影响力的盟友。
乔丹和莱昂西斯,算得上一拍即合。
莱昂西斯积极行动,首先与乔丹的代理人法尔克拉近关系,探询乔丹的动向和所需,掌握相关信息后便迅速前往芝加哥与乔丹会面。乔丹有意购买奇才的股份并加入球队的管理,莱昂西斯对乔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分垂涎,两人仅见面数回,便决定携手共创辉煌。
然而,他们面前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位才华横溢的企业家波林,他的反对使得乔丹的到来变得遥不可及。
莱昂西斯擅长调解纷争,在波林与乔丹之间多次斡旋,竭力实现各方的期望。他首先与波林商讨财务问题,随后再讨论控制权,确保奇才队的老将昂塞尔德能继续担任总经理一职。至于乔丹,莱昂西斯则赋予他最终的控制权,让他成为篮球运营总裁,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条件是只需向波林进行汇报。
最终,莱昂西斯亲自陪同乔丹抵达波林的住所,成功达成了看似一笑泯恩仇的和解。到了2000年1月,三方终于就合同的具体条款达成一致。乔丹从莱昂西斯手中购得奇才队10%的股份,同时获得了首都人队12%的股份。此外,合同期满五年后,他还将获得10%的期权股份,届时他将持有总股份的20%。
然而,莱昂西斯卑微地屈服,波林忍受着屈辱,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乔丹从退役球员转变为老板,这道德境界是否过于崇高?世间固然有众多善良之人,他们乐于助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拯救他人,然而,这样的人却未必能成为NBA的老板。
莱昂西斯与波林均认同,若乔丹担任吉祥物,将为奇才带来丰厚的收益;然而,乔丹本人显然不愿仅限于这一角色,他必将迈向球场,从而为球队赚取更多的财富。
事实确实如此。
2000年1月底,乔丹正式对外公布,他将担任奇才队的新任老板以及篮球运营总裁,这一消息在华盛顿特区引起了广泛的欢呼声。同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难得地来到奇才的主场观战,并在包厢中与乔丹畅谈笑语。然而,尽管身为篮球运营总裁,乔丹并不能直接帮助球队赢得比赛,至少在短期内无法立刻见效。在2000-01赛季,奇才队仅取得了19胜63负的战绩,但幸运的是,他们最终获得了状元签。紧接着,便是备受关注的选秀盛典,乔丹作为奇才队的决策者,运用手中的状元签,成功选择了夸梅-布朗。
至此,乔丹已经忍不住要上场了。
人们普遍存在路径依赖心理,而要使一支球队取得胜利,球员与教练团队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教练团队往往需要耐心等待,然而乔丹却不愿虚耗时光,他渴望迅速取得胜利,并且是持续不断的胜利。
那么熟悉的路径就只有一条,他亲自上场打球。
2001年9月25日,美国遭遇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在此事件发生后,乔丹宣布了他将第二次重返赛场。他承诺,自己的年薪将仅为100万美元,并且这笔钱将全部捐献给那些在“911”事件中失去亲人的遇难者家属。
球员成为老板之路颇为艰辛,而老板转回球员亦非易事。依照NBA的规定,乔丹不得不出售他手中持有的全部股份,因此,他持有的奇才队10%股份以及首都人队12%股份均被莱昂西斯购回。与此同时,他持有的10%期权股份也最终化为乌有。
乔丹与波林签署了两项协定,其一为口头约定,待乔丹再次选择退役,届时他将有权购买公司10%的股权;其二为正式书面的合同,旨在补偿乔丹在打球期间所遭受的薪资损失,合同到期后,他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赔偿金。
波林埋设了一个伏线,拒绝签署回购合同,他提出的理由是此举违背了劳资协议。然而,他已签订的1000万美金补偿协议,实则也触犯了劳资协议的规定。
乔丹高估了波林的道德底线,只是此时他茫然无知。
在2001-2002赛季,乔丹重返赛场,并携手他信赖的主教练道格-柯林斯并肩作战。在这60场比赛中,他场均贡献22.9分、5.2次助攻以及1.4次抢断的出色表现。与此同时,奇才队在这60场比赛中取得了30胜0负的辉煌战绩。然而,由于伤病原因,乔丹缺席了22场比赛,在这期间,奇才队的表现大打折扣,仅取得7胜15负的成绩。最终,奇才队的总战绩为37胜45负,遗憾地与季后赛无缘。
2002年9月,奇才队以汉密尔顿为代价,从活塞队手中换得了乔丹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同窗斯塔克豪斯。此举以一位未来全明星球员换取现役全明星球员,看似符合即时赢球的交易策略,然而,所有交易的成败,最终还是取决于最终的实际效果。
在2002-2003赛季,乔丹平均每场比赛贡献了20.0分、3.8次助攻以及1.5次抢断的出色表现,即便如此,他仍参与了15场替补比赛。尽管如此,奇才队最终战绩为37胜45负,未能进入季后赛。在最后5个主场的比赛中,球队遭遇连败,其中包括一场与活塞队的加时赛失利。在加时赛中,汉密尔顿为活塞队贡献了6分,而乔丹则颗粒无收,斯塔克豪斯仅得到2分。
乔丹,伟大的篮球之神,在华盛顿特区坠落了。
奇才的领导层对此毫不在意,毕竟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乔丹的回归使得奇才的全国性直播场次激增,达到了原来的七倍,而主场的观众席也由原本的不足六成变成了场场爆满。经过两个赛季的努力,奇才从之前的亏损4000万转变为盈利3000万美金,这样的转变直接带来了7000万美金的收益。
乔丹决定第三次告别赛场,他不再打算重返球场,而是立志重返篮球运营总裁的岗位,继续担任奇才队的幕后老板。
突然间,全美媒体纷纷揭露,乔丹的奇才队友们已忍无可忍,不愿继续与他并肩作战。乔丹的形象从篮球巨星沦落为球队的霸主、众矢之的,对每一位队友都进行着欺凌。
乔丹并未因合同纠纷而将汉密尔顿送走,实因双方发生争执,汉密尔顿明确表示不愿再担任媒体眼中乔丹的“跟班”。
乔丹向队友拉里-休斯发出警告,若他选择将球传给斯塔克豪斯而非乔丹,那么乔丹将选择放弃比赛,坐在场边。
泰伦-卢,现担任快船队主教练,昔日曾是奇才队的替补球员,每当他有上场机会,总会将球精准地传给乔丹,“若非如此,他在NBA的职业生涯恐怕难以维持”。
最后,他们以一个后来没人承认的故事作为结尾。
在乔丹为奇才队效力的最后几场比赛期间,更衣室内举行了一次没有乔丹参加的小型会议。球员们聚集一堂,讨论是否应该为乔丹筹备一份退役礼物。现场气氛略显尴尬,大家面面相觑,无人开口。沉默良久,角落里终于有人打破僵局,轻声说道:“还是算了吧。”
所有人如释重负,不送礼物了。
乔丹目睹了这些报道,并未进行过多解释,他坚信这是奇才队的一种谈判策略,可能意在让他出让部分管理权,亦或是为了提升股份的价值。
他太缺乏宫斗的敏感性了。
莱昂西斯与他展开了商谈,时长达到了90分钟。在交谈中,莱昂西斯以委婉的方式透露,他或许不会再将那10%的股份转售给乔丹。紧接着,科林步入会议室,双方又继续讨论了5分钟。
这5分钟,或许是乔丹人生中最屈辱的5分钟。
科林用他37度的嘴,对着乔丹说出了零下37度的话。
“我们不是同道中人,我不会让你继续掌控球队。”
我收购了这支足球队,担任了39年的领队,我绝不可能将这支球队转交给你,也不会再向你出售任何股份。
“我从来没想过要和你当拍档。”
然后,科林拿出一张1000万美金的支票。“我们两清了”。
乔丹将那笔支票抛至一旁,口中爆出了一句粗言秽语,脸色铁青地转身离去。《纽约时报》引用了乔丹的一位亲密友人所述,将此次遭遇描绘为乔丹自高中时期未能入选校篮球队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打击。
在2009年,乔丹被纳入名人堂的行列,他在自己的演讲中回忆起高中时期未能进入校篮球队的经历,并以此为契机,风趣地提及了顶替他位置的勒罗伊-史密斯,然而,他并未提及奇才队,同样也没有提到波林。
那是一段他由神降至凡间,却又遭受他人戏弄的痛苦经历,那在他心底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GOAT并非无所不能,即便在某一领域内堪称顶尖,换一个领域或许就只能算作平凡之辈。
乔丹的身价无可估量,他敢于挑战任何对手,莱因斯多夫在自言自语“我将会懊悔”的同时,毅然决然地与他签订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巨额合同;尽管众人皆以为乔丹将终身效力于公牛,然而他在退役之际,却听到了一个坚定的“不”字。
乔丹即便余力尚存,能够重返赛场,也能使波林放下心中仇恨,然而一旦乔丹不再踏入球场,波林便会恢复记忆,对仇敌必报无疑。
2015年,乔丹与莱昂西斯再度携手,库班也加入其中,三人共同向体育数据分析企业Sportradar投入了高达4400万美元的资本。到了2021年,Sportradar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乔丹亲自敲响了上市钟声。时至今日,Sportradar的总市值已经突破了80亿美元的大关。
好吧,时间和金钱,总能抹平所有的创伤。
想与队长的作者团队谈笑风生吗?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